不要以為沒病沒痛就代表自己健康無虞,事實上,就算一日三餐都吃有機食物,我們的身體照樣會自行製造出毒素,再加上環境污染以及不正常的生活習慣,每個人在不知不覺中都可能早已「中毒」,埋下各種慢性病的危險!因此,想讓身體永保健康,第一步就是不要繼續吃有毒的食物;第二步,則是要把毒素排出來。讓排毒變成一種生活習慣,過敏、肥胖、便秘……統統不再困擾你!
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宿便?檢查糞便會不會黏馬桶就是一個指標。
本文部分內容取自「這樣排毒讓我不生病」叢書、作者╱王明勇、出版社 ╱平安文化有限公司
我常在演講時和大家提到這個問題:「你的大便會黏馬桶嗎?」
請想想看,馬桶壁有多光滑?糞便卻能沾黏上而且連沖水都沖不掉,那些廢物在我們腸子裡沾黏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!糞便會黏馬桶的人,多半是因為吃了太多高油脂、高蛋白和高精製澱粉的食物。常吃高油脂和高蛋白的食物所產生的糞便就像是沙子加上水泥一樣,會變得又硬又重,不易排出;積得越久,宿便就會越來越多。
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而不自覺,也有很多人不相信這個論點。「不信的話,試試看連續三餐只吃油炸食物會變怎樣?」我進一步向他們提出建議,相信隔天的糞便就會變得黏稠不易排出,而且會變細,像從中間硬擠出來的。
若是還無法想像以上情況的話,不妨試想一下你家的抽油煙機上所殘留的油漬,如果是剛沾上的,很容易就擦得掉;但是如果隔了幾天不擦,就會越來越難擦掉,當那些油脂逐漸變黏、變硬,最後就會像蠟一樣沾在牆壁上。同樣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在我們的腸子裡,宿便就是這樣來的。
每天排便一次是不夠的!時間到了,趕緊如廁就對了。
很多人問我:「多久沒排便就算是便秘?」一般的標準是三天,但我認為那已經是非常嚴重的便秘。就像每天都要倒垃圾一樣,我們一天如果吃三餐,正常來說也應該一天要排便兩到三次才能清乾淨。很多人以為一天上一次大號就夠了,但我會說一天只上一次大號是輕度便秘,兩次是標準,最好的情況是一天三次。
以我自己的狀況來說,每天習慣排便兩次,一次是早上出門工作之前,另一次則是晚上洗澡前。晚上那一次通常會搭配咖啡灌腸;如果沒有做咖啡灌腸,也會進行腹部按摩來刺激腸子蠕動,讓自己有排便的感覺。
排便是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,我常說:「不管有沒有便意,時間到了,蹲都要蹲出來就對了。」
毒素不清,會累積成癌!
醫師表示,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,若腸道就無法發揮正常功能,造成腸道菌叢生態失去平衡,身體出現腹痛、腹瀉、便秘、頭痛、胃灼熱等症狀,同時加快腸道老化速度,容易囤積宿便,在體內產生毒素,一旦這些毒素更由血液循環輸送全身,未經肝臟進行分解,將會降低人體對於病毒及細菌的抵抗力,因而引發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失智症等各種病症,甚至提高罹患腸癌的機率。
台灣每年新增1萬1000名大腸直腸癌患者,死亡率則是十大癌症第三位。證明現代人飲食中的毒素真的太嚴重,加上排泄不良,宿便的毒素都累積在大腸內。
國健局去年起提供50到69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,尤其民眾如有生活飲食不正常、抽菸、喝酒、體重過重及家族史等,最好每2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,以便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10種腸道變年輕的飲食方式(書田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醫師)
1.早晨第一杯清徹的水,決定腸道力。
2.早餐一定要吃,才能給身體滿滿的力量。
3.三餐定時定量,不增加腸道負擔。
4.實行慢食運動,才能減緩腸老化。
5.天天五色蔬果,增強免疫力。
6.攝取足量食物纖維,幫助代謝廢物。
7.每天至少喝8-10杯水,可消除便秘。
8.選擇黏稠性食物,促進腸壁蠕動。(如秋葵、芋頭、蘆薈等等)
9.攝取維生素B群,強化有益菌增生。
10.適量攝取脂肪,增加腸道潤滑作用。